據說起源於數十年前的歐洲,是指書友在書本貼上特定的標籤放到公共場所讓人無償取閱。 每個人都有他對生命/生活的獨特獨見解。藉著交換書本,交換一個想法,讓我們都得到提升,讓識見得以流傳。

好人總是自以為是: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
內容簡介 道德之刃 凝聚人心,亦使人目盲。 每個人在談到心中視為神聖的目標時,都是目盲得無法視物。 為什麼(自己以外的)每個人都好像是偽君子? 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,同時也愛說教、愛批評、愛論斷,著迷於正義,最後必然會變得自以為是——我是對的,你是錯的——造成二元對立的分裂局面。政治與宗教就是兩大角力場,人們相互打鬥,彷彿世界的命運有賴於我們這方贏得每一場戰役。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.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,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,而是源於直覺。我們的心智一分為二,理性的騎象人就是要服侍情緒的大象,騎象人為大象直覺噁心或神聖的事物編造出各種論據理由,從而做出道德判斷。什麼才是合乎正義?以牙還牙、以眼還眼?還是己所不欲、勿施於人?道德的基本原則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:關懷、公平、忠誠、權威、聖潔與自由,組合成世上林林總總的道德母體。道德母體相近的人走在一起形成團體,我們先天既是自私的黑猩猩,但同時也是「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」的蜜蜂,為保蜂巢擊退入侵者,犧牲小我也在所不惜。蜜蜂般的天性促成了利他主義、英雄主義,也帶來了戰爭、種族屠殺⋯⋯。 道德凝聚人心,卻也令人目盲得看不見事實。本書以神經科學、遺傳學、社會心理學、演化模型等的最新研究結果,闡釋人類難以和睦相處的原因。想要瞭解自身、自身的侷限與潛力,那麼就先放下自己的那一套道德主義,運用心理學的技巧,分析大家正在玩的這場遊戲。 大家都應該要自知,自己其實是個自以為是的偽君子。

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? 莫瑞.羅斯巴德
書名 : 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? 作者 : 莫瑞.羅斯巴德 索書號 :561.7030 內容簡介 錢,又叫「貨幣」,也被稱為「通貨」。在所有的經濟主題裡,「貨幣」和我們息息相關,但也最複雜:許多經濟學者鼓吹自由經濟,但認為只有貨幣不應放任市場來決定,一定要由政府供給與管制。一個「貨幣的自由市場」是他們無從想像的。真的是這樣嗎? 這本1963年首次出版的小書,迄今發行到第四版。四十年來,這本薄薄的小書發揮巨大的影響力,啟發了兩個世代的經濟學者,以及無數投資人與企業人士。讀過本書後,一般人不再將央行官員的談話奉為聖旨,也不再輕信探討貨幣的文章。 作者羅斯巴德,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代表人物。他從魯濱遜的「一個人的世界」開始談起,然後人數增多,開始「以物易物」,為了便利交換,貨幣逐漸發展起來。有很長一段時期,貨幣是自由化的,也就是民間擁有自行鑄幣的權力。後來,國家獨佔了鑄幣權和貨幣發行權……作者深入剖析央行制度、固定匯率制度,並嚴厲批評不管是哪一國的政府,總是與銀行掛勾,任意創造貨幣(印鈔票)而帶來通貨膨脹,徒增人民痛苦。作者也帶領我們想像,如果貨幣跟其他財貨一樣,完全自由化,價格由市場決定……將可減少政府侵犯個人及其財產的種種行為。 本書可說是具體而微的貨幣發展史,也是一部「人與貨幣」的歷史,也是一部「政府霸佔貨幣」的歷史。至少,這書可以讓我們了解,「錢」究竟是什麼?為什麼會有「通貨膨脹」?為什麼我們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? 簡而精的解說了人間最大的信仰-金錢。
團年飯 2018
團年飯 2018 能相聚就是有緣 還望樂也永遠是一個把人當人看, 不問背景出生地位的聚腳地。

沒有了經濟增長,資本主義便會死亡;經濟繼續增長,孕育人類的大自然便會死亡。
資本的衝動 ,世界深層矛盾根源 李逆熵 / 經濟日報出版社

小心啊!路卡斯!愛情大時會要人命的啊!
二人證據 -雅歌塔 克里斯多夫 / 小知堂文化

「人們的生命總是充滿挫折和錯誤,而累積兩個人的挫折與錯誤則構成婚姻,累積所有人的挫折與錯誤則形成社會與國家。」
不存在的西班牙哲學家ABEJUNDIO的愛情語錄 楊寒 / 寶瓶文化

天賦自由,文化禁錮
人類大歷史: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作者 哈拉瑞 出版社 天下文化